马能、钱小芬: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时间:2023/6/13 15:39:48|点击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正是因为我们党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化建设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而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一、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一)文化自信是最基本的力量
虽然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却有极强的渗透力。它既塑造着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更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道路选择、制度设计,滋养着民族生命力、激发着民族创造力、熔铸着民族凝聚力。文化这种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特质,决定了文化自信辐射面广、作用面广、动员面广。没有一个人的生活能脱离特定文化的熏染和陶冶,也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受到自身文化传承的浸润和滋养。我们今天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是最深沉的力量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植根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世代传承发展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塑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涵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它的影响既潜移默化又深沉厚重。绵延不绝、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也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新时代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三)文化自信是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无形,却有强大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古往今来,自然灾害、战乱等可以迅速摧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物质财富,唯有文化薪火相传,而且越是在危难关头,文化越能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就融入社会成员的血液和灵魂,渗透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之中,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饱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
二、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的文明,创造了众多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书写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华文化扎实之根脉、醇厚之积淀,滋养着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创造、新发展,给我们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最深厚的历史根基。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和当代价值。
(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夯实传播中华文明的思想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理直气壮向世界传播自身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要在世界各种文化交流激荡的大潮中,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做到昂扬不张扬、自信不自满,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要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们要立足五千多年中华文明,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深入阐释中国的和平观、天下观、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等重要理念,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的智慧和力量,让东方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坚持推动文明相通、文化相融,拉紧各国人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精神纽带,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逐梦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国别研究院) 马能;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缅甸研究所 钱小芬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