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王家武: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2/4/18 9:18:33|点击数: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强调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锚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目标,充分挖掘乡村在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延伸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云南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全面胜利后,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夯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62.8万人,占总人口的50.0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58.1万人,占总人口的49.95%,与全国相比,云南省人口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84个百分点。

  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战略,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准确把握人口、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城镇化大趋势,坚定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以小城镇和特色小镇等城镇化载体为重点,合理确定面向现代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方案,高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探索建立城市人才和工商资本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则,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释放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红利,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乡建设的带动作用,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小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重要指示精神,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稳定粮食产量和粮食产能,持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不断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为发展目标,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实施“一二三”行动,做特“绿色食品牌”,大力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高集约度、高科技农业,全面提高高原特色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聚焦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生猪等特色产业,把“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培育大产业,做强大主体,对接大市场,打造大品牌,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充分发挥云南省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差异化发展之路,让产品赢得更多市场,创造更多价值。

  三、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增值增效空间

  充分利用云南气候资源、农业产业、民族文化等多样性优势,努力拓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多样性,在生产出更多具有保障、保健等功能的“云系”“滇牌”特色农产品,打造云南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同时,拓展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推进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价值链,全面提升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农业经济实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发挥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的中心点作用,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引导农产品加工重心下沉县城、中心镇和物流节点,推动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乡村休闲旅游业为重点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开发可再生能源,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推动乡村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立足乡村特色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连接点作用,以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联合大型农业企业、文旅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推进“休闲农业+”,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彰显农村的“土气”、巧用乡村的“老气”、焕发农民的“生气”、融入时代的“朝气”,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加快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通过双向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企业,支持企业以资金、技术、品牌等入股专业合作社。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多元主体的诉求与需求,让各主体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创新“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电商企业等工商资本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借助大数据改造农村发展业态,提高农产品供应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加大利润返还力度,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闲置农房所有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户、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和龙头企业进行多形式的股份合作,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向农户倾斜收益分配比例。

  五、建构服务支撑体系,凝聚合力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构建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创建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在线技术支持、定制化解决方案、创业服务;加大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着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引导多种主体在农村创业,促进科研人员到农村兼职,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土地整治,促进水田水利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构建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促进农村宜居环境建设。

  (作者:王家武 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