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徐丽华: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突破

时间:2023/6/8 15:33:14|点击数: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的六个重大关系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的重要思想,对于全党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认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好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南。

  一、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地位

  效率与公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始终贯穿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断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在调整。中国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公平优先”阶段(1949—1977)。这一阶段新中国刚成立,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人们把分配的平均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二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二者兼顾”阶段(1978—1984)。这一阶段国门打开,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体制和政策束缚太多,大大影响了效率的提升速度,因此,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走向共同富裕”论断,开始了“效率优先”的雏形。三是党的十三大至十八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阶段(1985—2012)。改革开放使沿海地区财富不断积累,中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呈拉大趋势,国家政策开始关注“公平”问题。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随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的提出,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相关政策的实施,使得贫富差距有所缓解。显然,这一阶段效率处于优先的第一位,公平虽然同等重要,但出于“兼顾”即次要地位。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随着效率的提高,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国家战略开始转向,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从打击垄断行业到防范资本的无序扩张,从打击培训机构到打击学区房,这些都说明“兼顾效率与公平”将成为主旋律。历史上每一次效率与公平的重大调整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党正是把处理效率与公平原则贯穿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断处理两者的关系,中国才能顺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效率与公平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可见,效率与公平是社会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富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共同”,就是优化生产关系,着力追求全体人民的富裕,体现出“公平”的含义;二是“富裕”,强调发展生产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体现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与“效率”的含义不谋而合。效率与公平对应了共同富裕的两层含义,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一定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我们党的团结奋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把资本主义以资本、效率为主导的理念与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对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显然易见。

  二、科学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经济效率就是把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高的产出。“公平”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的原则,也就是每个人在市场面前都是平等的,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规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肯定是合理的;一个公平的社会,其各种生产要素肯定是发挥最大效用的。

  效率与公平关系是动态变化的。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经历了“绝对平均主义”,“两者兼顾”“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过程,这都是适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的。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的重要论断,清楚地阐释了新征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相兼顾”体现了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社会公平,不能顾此失彼;“相促进”突出了公平应以效率为前提和基础,以效率促进公平;效率又要以公平为目的和动力,以公平促进效率;“相统一”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以“双轮”整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新科学指南。

  三、合理推动效率与公平的实践

  中国已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经济效率问题得到相对解决,但是社会公平问题逐步显现,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统筹兼顾,需要经济制度基础提升效率,需要价值支撑保障公平。

  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基础,提升效率。效率需要通过自由的、高效的、平等的和成熟的市场经济来实现,因此需要构建更加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效率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第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提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入手:一是加强要素市场的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二是加强企业竞争力意识,加强对企业竞争意识的培养和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四是加强产权保护,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保障各种产权得到充分保护;五是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市场公平、公正。

  发挥好服务型政府的功能。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进行干预和调节。政府要扮演好三种角色。监管者角色,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调节者角色,采取适当的政策手段,调节市场波动,保持市场稳定和发展;服务者角色,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政府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服务,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保障市场高效运行。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价值支撑体系,保障公平。由于市场是自由的、开放的,它本身不考虑社会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弥补公平这个“真空”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安排分好“蛋糕”,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二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聚焦重点人群和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社会结构,促进社会整体转型;三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配套,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稳步提升就业质量,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四要基本公共服务的无差别供给。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大都涉及公共产品供给,关键是要解决需要享用者付费享用的非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的无差别提供问题,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作者系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徐丽华)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