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任仕暄、李启开: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时间:2023/6/1 16:56:55|点击数: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生活环境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宜人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祖国的多彩画卷,离不开各具特色的大小村落。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人居环境直接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城镇后花园。我们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县域统筹,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水体有效治理和管护;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规范危险废物处置收费行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因地制宜推进无害化处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淘汰高毒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养殖尾水节水减排,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粪肥还田,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要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治理,整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等突出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品质,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市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加快新型城市建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打造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建设创新城市;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建设密度较高、功能融合、公交导向的紧凑城市;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市政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停车场、交通安全等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新建居民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的规定,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全面推行城市科学设计,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倡城市修补改造,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科学规划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推进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

  要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城市建设首位,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显山露水,山水相融。河流干净,空气清新,抬头有蓝天,出门有公园,散步有绿道,能在城市中感受到四季光阴的变化,能在乡村中体验到山水田园的风光。要使宜居宜业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日益走进人民日常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构建一幅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城市画卷。

  三、不断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突出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改善民生福祉的不懈追求。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生活需要,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要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强县,推进绿色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开发,使市场上的绿色生态产品不断推出,持续满足着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要完善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确立制造业差异化定位,推动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和功能,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院校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让人民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美好环境将萦绕在老百姓身边。

  (作者分别系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任仕暄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启开)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