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吕素芬:守住“粮袋子”“菜篮子” 让农业基础地位更稳固

时间:2020/11/23 19:55:41|点击数: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农业稳,则天下安。21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17次聚集“三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优先”发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我国综合国力已大幅提升,经济长期向好。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让农业基础地位更稳固,是中国在复杂多变国际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基础。贯彻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就是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共识,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自己产的粮食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农业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始终是保障粮食安全,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不仅要从经济上看,更要从政治上看。只要我们能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任何风吹浪打都可以应对自如,这就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底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要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管“吃饱”。粮食总量是保生存、保发展的前提。各省市按中央要求,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足绣花功夫,做足产能提升文章。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74公斤,远超世界人均占有350公斤水平,也超国际社会公认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水稻、小麦自给率保持100%,玉米自给率超过95%。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粮食产需仍然是紧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特别是当前,经济贸易形势复杂多变,重农抓粮尤为重要,必须稳字当头,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确保咱中国人能“吃饱”。

  要保质量安全,管“吃得放心”。我国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调优粮食品质和品种。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了负增长;中央轮作休耕试点面积累计超过1亿亩;每年在全国选择300多个县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市场紧缺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35.8%;优质早稻种植面积增加到46.2%;大豆种植面积连续5年增加。坚持以规模化、标准化促进粮食生产经营方式转变。2019年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已达37%,超过1/3的土地经营已实现规模化。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实现有质量的“两保”(保谷物、保口粮),让中国人吃得放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坚持高品质、溯本正源和全程可控的发展道路,以质量标准体系为指导,“有标对标”“无标建标”,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实施产地证明,切实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确保中国人民基本口粮“吃得放心”。

  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我国已告别农产品总量短缺的时代,重要农产品供给比较丰富。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食物消费结构已升级,新阶段,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我国地域广大,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中国可以提供全球最多的农业产业类型和农产品种类。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农产品供给品种呈现显著多样化特征,保障人民群众吃得营养健康,同时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期盼。

  要保肉蛋奶供给,管“吃好”。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在解决中国人“吃好”方面的功能不可替代,居民对肉蛋奶及水产品消费需求旺盛。我国坚持以规模化、集约化促进畜禽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提升保障水平。2019年,畜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为64.5%,畜禽废弃物集中处理率达75%以上。全年猪牛羊肉产量实现较快增长,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禽蛋产量3309万吨,牛奶产量3201万吨,基本满足了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中国的肉类、水产品总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人均拥有量分别超全球平均数。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的品牌畜牧业,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福祉。

  要保果蔬供应,管“吃得舒心”。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立足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果、菜、茶品种丰富、供应充裕,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国蔬菜产量多年稳定在7亿吨左右,水果产量达1.8亿吨左右。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聚焦区域特色,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咖啡、核桃、中药材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保持全国第1位,蔗糖、茶叶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2位,最晚熟丽江华坪芒果90%以上销往一线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完善,监测越来越细,“菜篮子”产品国家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4.8万个,比“十二五”末增加了63.9%。品种更丰、质量更优、品质更高正成为趋势,百姓幸福感越来越强。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化、多样化,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品质高、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让人民群众“吃得舒心”。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出大国。“十四五”及更长远的将来,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重农固本,安民之基,必须久久为功,保持战略定力。农业是国民经济永恒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以我为主的农业产业安全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大国农业,实现向农业强国的历史跨越。(作者: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素芬)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沈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