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郭家骥、郭思思: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时间:2024/1/10 17:35:32|点击数: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阐释好、宣传好党的民族工作政策,推动理论宣传的方式创新和手段革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进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网、“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党的民族工作政策理论交流”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正确把握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篇章的云南成效。

  作者

  郭家骥 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二级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郭思思 云南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作出的深刻阐释,对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发展中华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明确认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创共享的文化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是各民族共同创作的;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各民族共同传承的;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是各民族共同建设的。云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项名录中,丽江古城是纳西、汉、藏、白、彝、傈僳等多民族共同建设保护的,景迈山古茶园是布朗、拉祜、汉、佤、傣等多民族共同开发传承的,即便是以哈尼族命名的红河哈尼梯田,也是哈尼、汉、彝、拉祜、傣、苗等多民族共同开发传承的。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汇集,而是各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融通凝聚而成的。广袤辽阔的中华大地为各民族文化的交往接触提供了物质基础,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为各民族的交流碰撞提供了延续纽带,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为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汇聚提供了社会依托,决定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支撑。在此基础上,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包括大一统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的中华文化共性,同时也保留了各自地域性、民族性特质的差异性部分,形成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存异求同、历久弥新、永续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明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不同层次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族及其内含的56个民族虽然都称“民族”,但层次是不同的。费孝通先生认为在民族这个概念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就是“中华民族”;第二是汉、藏、蒙、回等56个民族;第三是这56个民族中有些民族还包含着若干有一定特点的民族集团,如藏族中的康巴人、安多人,苗族中的红苗、青苗等等。由此推论,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也是基层和上层的关系。作为基层的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互鉴融通凝聚形成中华文化,并且不断为中华文化提供多样性文化的滋养;作为上层的中华文化则以各民族共享的文化共性包容、凝聚、统帅各民族文化,为各民族文化提供守正创新的源泉滋养,使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明确认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国家整体文化与区域局部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覆盖全中国,是全中国所有民族、所有人都认同和奉行的全国性整体文化,各民族文化则是与各民族聚居区域紧密联系的区域性局部文化。历史上,中华文明从旧石器时代满天星斗般的多元起源,演变到夏商周时期东夷、北狄、西戎、南蛮、华夏五方之民共天下,再演进到秦汉以后逐步形成少数民族居边疆、汉族作为凝聚核心从中原不断向全国各地扩散的民族分布格局。各民族为适应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形成区域性民族文化。而由各民族、各区域文化交融汇聚、融通凝聚形成的中华文化,便成为覆盖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所有区域并为各民族、各区域认同和奉行的整体性国家主流文化。中华文化与国家的整个地域、国家政权倡导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融为一体,各民族文化则属于地方区域文化,各民族文化从属于并共同构成具有整体性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居于各民族文化之上,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的国家文化,引领和规范着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突出中华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中的主干性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认同和传承的国家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要大力弘扬使之根深干壮。要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赓续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深入挖掘和培育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创作和传播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征的优秀文化作品,塑造各民族共建共享的中华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云南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要深入挖掘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相通相融的文化元素,调查整理云南少数民族中各民族同源共祖的故事和传说,深入阐释云南从西南一隅成为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充分展示近代云南各族人民共同开展反帝爱国斗争的历史,使这些鲜活素材成为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厚滋养。

  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基础上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要积极加以支持和发展”,“要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做好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要加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扶持力度,探索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的机制和政策,多渠道培养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推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和各民族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工艺、建筑等各类非遗项目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大力支持各民族开展“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创新交融活动,鼓励各民族节日共庆、歌舞同乐、优秀文化遗产互学互鉴、重大文化活动共享共荣,培养各民族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构建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共享的文化生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作者:云南网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