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莹:推动云南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2/23 15:12:29|点击数: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2月16日,云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营造人才发展的最优生态,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人才是云南发展的重要依靠
近年来,云南广开进贤之路,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政策集聚人才,放眼省内省外、国内国际,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创新招才引才的方式,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急需的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0年,全省共有31776名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其中224名引进人才和业绩贡献突出的特殊人才晋升了高级职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数达到1770人,全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030人;新增100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数达到2274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44人;新增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50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达到34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研流动站达到150个,其中国家级博士站90个,省级博士站60个,新招收博士后人员204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1598人。2021年,全省7.7万余人取得职称资格,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90.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3.98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0万人。创新出台了《关于实施“技能云南”行动的意见》,通过“十个一批”强化多层次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六个一万”量身培养急需人才。
二、人才是云南发展的明显短板
尽管云南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才工作在一些方面仍然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一是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不够协调。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两种重要手段,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生产性资源,其有效配置需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资源配置有机衔接。从目前来看,云南在人才资源配置中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作用不够突出,导致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有效。
二是高端引进和整体开发不够统筹。有些用人单位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引进后闲置不用、大材小用、另作他用等问题,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同时,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力度不够大,各类人才发展的总体规划缺乏,各级各部门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计划联系不够紧密、上下不够衔接、左右不够协调,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整体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是外部引进和自主培养不够均衡。从短期来看,外部人才引进可以汇聚大量人才解决急需的发展需要,而从长期来看,重大原创型人才和基础研究型人才,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更多还是要依赖自主培养。
四是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不够匹配。从实际来看,各地人才“抢夺大战”纷纷上演,很多地方都向人才抛出了“橄榄枝”,也成功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但在人才引进后,有的人才发展平台有限,助推人才成长的高端载体少,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存在重引才轻用才的倾向。有的发展滞后,囿于地理条件、交通通讯、信息技术的制约,人才留住难,“引来又走”的现象比较突出。
五是人才结构和发展形势不够适应。主要体现在专业结构不合理。在全省人才资源总量中,专业技术人才占比较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人才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高新技术和复合型创新人才整体性短缺。其次,行业、产业布局不均。农业、信息通讯、金融、保险、法律等行业的人才严重不足。还有,地区之间人才分布失衡。全省人才主要集中在昆明、玉溪、曲靖等地区。再有,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层次人才更加缺乏。
三、人才是云南发展的深切渴求
站在新的起点上,云南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渴求各类人才竞相奔涌。因此,做好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面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才是竞争之基,是最富价值、最具潜力、最可持续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眼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吸引招揽人才的力度前所未有。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云南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清醒地看到差距,必须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超前谋划、聚焦问题、精准发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先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人才优先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落实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要求,最大限度激发、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全面构建各尽其职的“大人才”工作格局。人才工作不是某个单位、某个人的事,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全社会都要动起来,树立人才工作“一盘棋”理念,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发挥优势、责任到位、齐心协力抓好人才工作的高效运行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大力激发用人主体和各类人才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各级党委主动担责,按照“谁来领导、领导什么、怎么领导”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完善工作规则、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宏观指导、科学决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的运行体系。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揽总的作用,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并对人才工作实行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良好氛围。
三是有效衔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大力推进下放权力、放大收益、放宽条件、放开空间,真正把权和利放到人才和市场主体手中,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用人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财富链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通过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各种“信号”,调节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整合人才资源,调整人才结构,平衡人才需求,协调人才培养和教育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结构优化。通过人才与市场的双向选择,把人才配置到社会需要而又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地区、领域、岗位上去。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增强人才的竞争意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实现人才在使用和培养方面的良性循环,促进“开放、流动、竞争、协调”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的建立。实现人才效率最优化和人才价值最大化,使人才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四是提高人才工作的精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重点聚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人才制度的精准创新、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在改革中释放制度新红利,在创新中打造发展新引擎,率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同时,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做到“十个结合”:坚持观念先行与规划引领相结合,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宏观指导与分类施策相结合,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需要;坚持高端引进与整体开发相结合,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坚持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相结合,促进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及发挥作用;坚持用好现有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稳定人才与人才流动相结合,立足于用好用活人才,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坚持政策创新与政策落地相结合,充分激发各类人才不断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强化合力与落实责任相结合,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优化服务与营造环境相结合,努力营造爱才、惜才、护才的宽松环境。
五是健全人才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围绕云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比如,尽快细化与人才招聘、测评、激励和考核有关的政策内容,以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对引进人才的履职情况与考核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对人才的住房条件、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及医疗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适应的政策条款应尽快修订完善。比如,适当简化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签证审批手续和办证手续,放宽就业年龄等。同时,尽快出台相应的人才退出办法,以调动各类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此外,还要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制定人才工作规则和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调研指导、监督检查等制度,强化常态化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确保各项人才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执笔: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吴莹)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