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莲:为高质量跨越发展聚集绿色新动能
时间:2018/3/14 9:56:00|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等先期探索的基础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在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立体谋划全面统筹,不断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
顶层设计遵循“绿色优先”
云南省在全国较早开展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省级顶层设计工作。从“绿色经济强省”成为全省战略目标,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一直在实践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贯彻落实好“绿色发展”,从领导者的思维观念上,从各地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从地方发展的顶层设计上把好关,站好岗。绿色发展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要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在发展中倡导绿色、生态、低碳、循环的理念,改变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冲突时,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优先选择。
形成绿色价值取向,在发展内容和途径选择上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目标。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绿色优化改造。
在各地的发展规划中凸显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认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也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产业发展依托“绿色新动能”
经济发展中的绿色新动能,具体体现为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发挥第一产业绿色资源优势。云南地理优势独特、气候优势突出、物种优势明显,为第一产业发展奠定了“绿色基调”,积累了“绿色动力”。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已经形成“云烟、云花、云药、云茶、云胶”等一批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不仅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而且打造了在全国乃至世界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全面提升了云南农业的综合效益,壮大了经济实力,使云南的产业发展凸显出绿色主题。目前,云南省传统的粗放型农业仍需较大改变,农产品市场经济体系相对简单,对产业发展的拉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其次,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为主,缺乏精加工、深加工,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业相对缺乏。因此,围绕农业的绿色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支持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创意农业、平衡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第二产业的“绿色属性”。云南工业发展方面,资源开发力度和科技投入力度相对不足,资源优势未能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特色支柱产业较少,仅有云南烟草、云南铜业等少数几个全国百强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集群发育还不完善;同时,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对资源过度依赖,生产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高新技术产业相对缺乏。因此,云南应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具有比较优势的绿色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探索生物产业,光电子、新材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及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开发新型合金、稀贵金属等新材料产品,加速构建特色、优势新材料产业体系,巩固并提高有利于维护生态良好的绿色产业。围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制定发展绿色经济的激励措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和服务配套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鼓励促进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为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走“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的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在替代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优化云南产业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云南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速惊人。云南的绿水青山尤显可贵,是休闲产业深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由于优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凭借优良的旅游资源,云南旅游业在20世纪末就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娱乐业和商品零售业等产业发展,效益明显。云南应进一步围绕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积极探索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产品等为代表的生态服务业,探索完善金融保险、科研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制度建设确保“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近年来,云南在健全政绩考核、完善责任追究及奖惩机制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适应绿色发展要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体系建设,深化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惩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为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确保跨越发展新动能的有序运转,云南应进一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云南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律的约束性和权威性保障绿色发展的质量和效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激励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云南兼具生态环境源头性、丰富性、脆弱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更加需要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利用以及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探索生态约束机制,先期引导、后期强制企业必须抛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传统生产模式,选择具有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尽量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把生产活动中相关联的众多企业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一定区域内将这些企业或部门联结起来,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废物的输入、输出关系,形成产业共生组合和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共生关系,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企业集群。
生活实践打造“绿色风景”
培养全社会绿色理念,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发展事关全社会,事关每个人,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民众习惯养成和文明素质。通过政府、学校、各种社会组织,通过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科普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构建绿色教育的系统框架,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发展价值观全面融入到公民的行为方式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途径、场所、载体开展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庄,逐步影响改变人们观念、习惯,培育每个公众认知绿色理念,树立美丽中国、美丽云南建设人人有责的主体责任意识。让每个人从点滴行为入手,遵守绿色发展要求,自觉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遵守者、倡导者与践行者,从自身做起、点滴落实,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倡导绿色消费,鼓励绿色生活。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绿色生活方式,循环利用资源,移风易俗,更新观念,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重视人类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长远的利益诉求,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生活之间的相互协调。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道德问题、社会问题,绿色消费基于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和社会责任感而产生,它要求走出传统发展模式下“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适度、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到循环利用,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例如在交通、居住、能源消耗及饮食等方面,选择更低消耗、重复利用、更少废弃物的方式方法,消费无污染的物品,消费过程中不污染环境,以及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商品等。
(作者系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马列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