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认识历史规律 把握主要矛盾
时间:2021/3/24 9:36:55|点击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分析历史大势,认识发展规律,把握主要矛盾,以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深刻判断来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转化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早已指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辩证统一。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一定生产关系;一定经济基础,决定一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矛盾的演进史。一个国家是否发展前进,一个政党是否保持先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否能够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中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分析和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社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境遇,谋划战略、制定方针、实施政策,无一不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成为党正确确定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和积淀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那样一种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概括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正是这“三座大山”,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因此,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的中心,必然紧密围绕“推翻三座大山”这一历史任务而展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人类社会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有不可避免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其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是矛盾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那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便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当我们进一步观察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时,又会发现中国的社会矛盾存在着特殊性一面,它并非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那么简单,中国的社会历史状况更为复杂,在千千万万个矛盾当中,最为深重的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矛盾。要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就必须分析和把握“三座大山”产生、演变以及转换的内在线索,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势利导,逐个击破,最终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的、统一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得以独立,民族得以解放,中国社会全面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亟须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把握。1956年,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这一全新论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经典论断,源自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社会历史特征的全新认识,其依据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但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不能再把阶级矛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而应当把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其二,虽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中国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极端低下,社会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缺乏完备的工业体系,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因此,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整体社会面貌,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经济建设,尤其是工业体系建设放在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切其他工作都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在此正确认识下,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发展水平开始取得长足进步。全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全新判断,实现了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第三次飞跃。《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重新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在那以后,中国社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行。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明确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将会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调了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长期性和持续性特征,这为此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奠定了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善于分析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优良传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判断,不仅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历史阶段性特征的最新认识,而且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把握,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这一科学判断,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把握的新飞跃。
二、立足时代特征科学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新时代呈现新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新的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时代特征作出回应。基于中国社会全新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全新历史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全新把握。这一论断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新时代中国稳定解决了全体人民温饱问题,取得了世界上最庞大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事业的决定性胜利,社会总体上实现了全面小康。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提升,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部分进入世界前列的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日益突显,这些问题制约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全新把握的基本依据。
新时代需要新判断。中国共产党作出“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这一全新判断,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社会现实。一方面,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在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并没有改变中国所处的客观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一民族复兴的总纲领。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历来善于以全新发展理念认识、把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正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方案。其一,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其三,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四,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其五,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最后,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综上所述,纵观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把握和解决的百年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每当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时,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取得胜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全面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开放,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成就回答“时代考卷”,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和时代意义。
(执笔: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马超)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