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黎燕:从直过民族到整族脱贫的飞跃
时间:2021/6/7 9:44:04|点击数:
景颇族是“直过民族”群体之一,也是全国3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19年底,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景颇族群众的奋发努力下,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景颇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并将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这种一步千年的巨变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历史奇迹,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范例。
一、“直接过渡”的民族
“直接过渡”是指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时,对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阶级分化不明显、土地占有不集中、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少数民族,成功开展帮扶,实现从原始社会末期跨越几个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过渡。“直接过渡”政策发端于云南,而云南直接过渡政策提出的基础又是源于对德宏州潞西县(今芒市)西山乡景颇族情况的调查研究。景颇族是“直接过渡”政策出台的样本民族。
中国的景颇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盈江、芒市、瑞丽、梁河五个县市,以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临沧市耿马县,普洱市澜沧县、孟连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德宏州是景颇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
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已基本结束,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行互助合作。这时,已经解放三年的德宏地区已经基本肃清了残匪,疏通了民族关系,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确定了在地主经济地区实行缓冲区土改、在封建领主制地区实行和平土改的改革方针。只有以景颇族为主的仍然保留原始社会残余的少数民族山区还没有确定改革的道路。这些以景颇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山区,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53年6月,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派出调查组到潞西县遮放区西山景颇族聚居地区调查,专题研究景颇族和类似景颇族情况的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应该采取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1953年7月,调查组与民族工作队一起,用时40多天,对德宏州潞西县西山乡的41个景颇族为主的聚居村寨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工作组客观分析了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出了:景颇山区及类似地区(傈僳族、德昂族山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阶级剥削关系,而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残余和文化落后,景颇族地区土改内容不多,不必把土地改革作为一个专门阶段来进行,可以通过互助合作,发展经济和文化,消灭原始因素和落后因素,逐步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结论。这一结论得到了云南省委的支持和认可,提出在某些类似民族地区实行“直接过渡”。1954年6月,中共云南省委综合有关调查研究的请示得到中央批准,“直接过渡”政策正式在云南的景颇、傈僳、德昂、独龙、布朗、怒、佤、基诺等8个民族和部分拉祜族、苗族、瑶族等17个民族共60万多人口的地区实施。之后,在全国其他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地区施行。
景颇族之所以被选为直接过渡政策出台前调查研究的样本,是由景颇族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决定的。景颇族的社会形态在实行“直接过渡”时被定位为原始社会末期向封建社会初级过渡时期,表现为社会发育程度低,土地占有不集中,阶级分化不明显,生产工具、技术简单,刀耕火种、耕作粗放,生产力水平、教育程度低,社会发展缓慢,普遍存在杀牲献鬼等状况。落后的生产方式对生产力的严重束缚,比阶级关系问题更为突出,严重阻碍着景颇族社会生产力发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首要任务是克服原始落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直接过渡”与繁荣发展
直接过渡政策在景颇族地区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党和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给予了特殊的关怀和帮助。政治上,建立乡政府和生产文化站,取代山官头人制度。生产文化站是党和政府在德宏以景颇族为主的“直过区”,针对其村寨分散、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的特点,为了加强对景颇族“直过区”各项工作的领导,帮助“直过区”的景颇等民族更好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而创新的政权组织形式。文化站下设贸易、银行、粮食、卫生、学校等机构,配备了会计辅导、技术辅导等人员,以领导“互助合作、发展生产”为中心,相应地开展文教、卫生和财贸工作。自1954年开始,党和政府在以景颇族为主的德宏“直过区”,先后建立了17个生产文化站和1个铜壁关特殊区。生产文化站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党和政府对“直过区”的领导,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是“直过区”建设的政治保证。“直过区”的景颇族在生产文化站的带领下,结合互助合作运动,发展了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直接过渡”对于处于原始农村公社末期的景颇族而言是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社会变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景颇族地区彻底瓦解了山官的统治,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通过土地所有制、分配制度变革,废除了原始土地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使景颇族在生产关系上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通过扶持发展生产,淘汰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某些落后因素,景颇族的经济状况有了较大改变,粮食生产、经济作物以及畜牧数量等都有了较大的增长。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有了一定改变。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公读学校和各种短期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合作社财务会计、卫生员及经营管理等景颇族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此外,通过发展普通的中、小学教育,培养了景颇族的一代新人。选拔景颇族青年到民干班、民干校及民族学院学习,培养了一批景颇族基层干部。这些成就,为景颇族今后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接过渡”政策给“直过区”的景颇族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景颇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景颇族及其他民族的发展建设,党和国家对景颇族聚居地区,给予了一系列的特殊优惠政策和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和相应的照顾。2011年景颇族被列为人口较少民族后,享受到了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更多的优惠政策。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和国家的帮助、扶持下,景颇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获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景颇族聚居区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的“四通”,景颇族村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党和政府的民族专项扶持政策,稳步推进了景颇族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事业,景颇族地区基本完成了“普九”教育任务,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有卫生室、有安全饮用水、有安居房、有文化室、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和经济林地的“五有”目标。
三、整族脱贫的飞跃
从原始农村公社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景颇族,在经历了民主改革时期跨越式的发展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各族人民的帮助下,实现了社会形态变迁、生产方式演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跨越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景颇族聚居区经济社会的进步。但是,就总体而言,景颇族仍是一个发展较缓慢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在乡村生活的景颇族群众生活仍较贫困。2014年末,德宏州14.01万景颇族人口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8973户29004人,占德宏景颇族总人口的20.7%。相当一部分景颇族人口尚未解决温饱,仍然面临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整族贫困问题。其贫困状况呈现多维综合态势,整族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景颇族整族脱贫问题成了云南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全国56个民族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直过民族”的整族脱贫问题高度重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对“直过民族”的整族脱贫高位推动,从制度设计、政策供给、资金项目上对“直过民族”倾力帮扶,通过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采取精准滴灌,实施精准帮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从国家层面统筹推进“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直过民族”地区的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云南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脱贫工作,尤其是“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整族脱贫,积极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把“直过”和人口较少民族的扶贫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景颇族被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列入了9个直过民族和2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先行攻坚计划,按照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一族一策”“一个民族一个实施方案”“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帮扶”的创新举措,帮助景颇族实现摆脱绝对贫困。
在帮扶景颇族和其他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的过程中,在聚焦重大关切进行资源协调和力量调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背景下,云南创造性地采用企业帮扶与政府帮扶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按照《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景颇族由三峡集团对口精准帮扶。自2016年至2020年3月底,三峡集团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出资7.6亿元对景颇族整族脱贫致富给予持续帮扶。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区内援助实施农村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特色旅游村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组道路建设、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直接惠及景颇族330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按照中央部署,景颇族聚居的德宏州得到了上海市青浦区的对口援助。青浦区对包括景颇族在内的德宏贫困人口脱贫给予了巨大帮助。针对边境村寨基础设施差的实际,将项目资金重点投入到抵边民族村寨建设,通过实施民居危房改造、村内景观打造、室外绿化、路灯亮化、供排水设施、污水管网、卫生公厕和垃圾回收等项目,群众住房得到有效保障,村寨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3年多来,青浦区还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在陇川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惠及20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多户。
在党的殷切关怀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下,在社会多元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在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带头苦干、实干及景颇族群众的努力下,景颇族的脱贫迎来了新曙光。德宏景颇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明显改善。住房变得更加安全,居住环境更加干净、整洁、舒适;产业打破了品种单一的结构,增收效果显著,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出行难、饮水难、致富难的状况得到了巨大改变。走进景颇山乡,随处可以看到整族脱贫打造的靓寨子、带来的好日子和景颇人精神面貌改变后的新样子。景颇族历史性地告别了绝对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从“直接过渡”到整族脱贫,在不到70年的时间里,景颇族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常规下需要千年才可能完的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跨越。这种跨越是景颇族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下创造的。景颇族70余年来跨越发展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理论的成功实践。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百年交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景颇族人民正以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奋力前进。
(执笔: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 金黎燕)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