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张文韬:创建特色小镇 建设美丽云南

时间:2018/2/28 15:30:23|点击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云南。美丽中国的展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建设美丽云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篇章。要借大力创建特色小镇的东风,以特色小镇创建为契机,发挥特色小镇的先头示范作用,展现美丽云南的美好生活,将愿景落实为行动指南。

  特色小镇“云南性”。2017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105个小镇入选。其中,23个为产业小镇,82个是旅游小镇,旅游小镇占比达到78%;23个产业小镇中,17个为农产业小镇,在产业小镇中占比达到74%;105个小镇中,以少数民族风情为主导的小镇有29个;与此同时,105个小镇中有近半小镇是国家级贫困县。105个小镇的结构构成,充分展示了云南的特色与特点。一是旅游小镇占绝对主导。云南是传统旅游大省,不同于外省的以产业小镇为主的格局,旅游小镇是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的亮点和重点。二是农业小镇是产业小镇的重点。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17个农产业小镇充分体现出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决心和力量。三是少数民族风情满溢。少数民族风情小镇各具特色,体现了云南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四是小镇创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打造特色小镇脱贫致富样板,以先进带动后进,进而引领全面、全方位发展,对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云南特色小镇创建充满了云南个性,与云南实际紧密联系,与美丽云南、美好生活紧密结合。

  小镇发展“前沿性”。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先行,每个特色小镇都需要以发展规划为引领、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执行,用“双规划”保证特色小镇建设的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也就是说,云南省的105个特色小镇不是单纯的盖房子、架电线杆子,而是谋划特色、发展产业、集聚人口、辐射周边。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地处边疆落后地区,对傈僳风情小镇的规划需要深植当地实际、利用当地优势、发挥当地特色、体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傈僳风情小镇的选址一开始就考虑了民众对怒江州山高水远、路途艰险的顾虑,选择了路途最为便利的上江镇;从产业谋划上,又考虑了上江镇光热资源较好、已有一定的高端农业种植基础的现状,将农旅结合产业纳入产业布局中;从旅游吸引力上,充分结合已有的全国唯一的傈僳文化博物馆、傈僳民族风情村等,将傈僳风情作为旅游吸引力重点;从生活方式上,保留了傈僳族传统生活方式、住宅模式并加以优化改善。傈僳风情小镇的规划只是云南105个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一个缩影,体现出了特色小镇创建的前沿性,保证风俗的留存、发展的超前和生态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小镇引领“示范性”。特色小镇是美丽云南、美好生活的示范。小镇的创建不但是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的过程,更是生态保护、生产方式进步、生活方式改善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地区原始落后的垃圾、污水处理方式和能源使用方式,对环境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尤其在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森林保护面临挑战,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云南的105个特色小镇大部分地处县域地区,小镇的市政设施打造都考虑了污水、垃圾的现代化处理,能源的集约化利用,这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对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起到了带动引领作用。传统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做到了引入现代产业和现代生活方式,并融合地方特色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吸纳当地群众就业。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将传统农业进化为农旅结合产业、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旅游业等产业,不但能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还可以拓展当地民众视野、提高当地民众精神面貌,改善生活方式,创造美好生活,对小镇所在地区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  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DONG SPORT东南亚研究所)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念鹏帆